污泥的原因:各反应池内污泥浓度偏高,往年这个时候各反应池污泥浓度基本保持在两千左右,但今年由于其他原因污泥一直没有排出去,污泥浓度达到五千左右。总磷涨上来后,我分析可能是负荷偏低、污泥老化解絮,造成总磷偏高,于是开始加大排泥,但总磷降下去仅两天就又涨上来了,现在除了个别池污泥浓度依然偏高,大部分反应池污泥浓度已经降到两千左右。
曝气原因:在总磷涨上来之前,由于污泥浓度偏高,且进水负荷偏低,出水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在一次上级部门检查时某专家说溶氧太低,为了不被扣上非正常运行的帽子,只好调高曝气量,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总磷开始上涨。还是上面的理由污泥过曝气可能解絮,造成总磷偏高,但曝气量降下来后,总磷也是降到1.0mg/L左右,后又上升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溶氧控制较低水平,影响聚磷菌对磷的吸收,但氨氮等指标的处理效果很好啊,矛盾啊~~~~
浓缩池、磷释放的原因:由于反应池内污泥浓度偏高,我开始大量排泥,但由于脱水机的原因,每天排出系统的泥也没有太多的提高,大部分的污泥由浓缩池溢流回系统,也有可能是浓缩池内由于气温偏高造成了磷释放,上清液回流至前端,总之在细格栅处取样化验,总磷很高,大量的磷进入系统可能造成出水总磷偏高。
运行方式的原因:我厂ICEAS工艺要求为连续进水,理论上水在反应池中为推流状态,不会影响出水。但在实际运行中发现进水还是会对出水造成扰动,因此我通过液位控制将工艺调整为间隙进水,当反应后期由于进水达到最高水位停止进水,滗水后期降低到一定水位时开始进水。这样就造成反应池短时间内进水量增大,是否会造成对反应池的冲击,影响总磷的去除??
还有就是本工艺虽然反应池前端有预处理区,理论上是厌氧状态,但实际运行中溶氧也不低(通过充氧搅拌而不是用搅拌器),而且还没有污泥回流(从浓缩池溢出的污泥不算哈),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总磷的去除,但运行几年来基本上还算正常啊!为什么最近总磷去除率却这么低呢??更多种类除磷剂资料请至望采纳。
一、总磷超标的原因
1、净水总磷太高(进水不稳定)
2、好氧段的聚磷菌,不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排泥不畅,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就会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总磷超标。污泥浓度高,加大排泥。
二、总磷超标解决方法
1、在后端投加除磷剂来解决,生活污水厂经过生化后,磷一般都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铁盐、铝盐,除磷剂等对磷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2、通过调节微生物营养比例、DO值、污泥浓度等一系列因素,调整生化处理效果,提高生化去除率。
3、添加污水处理工艺设备,进一步对总磷进行处理。
4、微点环保建议
总的来说,总磷超标解决办法有这三种,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后面两种方法操作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高浓度的总磷处理,而投加除磷剂节约成本,操作简便,适合去除中低浓度的总磷,一般前面两种方法都不能把磷完全降到达标,要配合除磷剂一起使用。
含磷废水超标的原因
1、现场生化处理中,好氧段的聚磷菌,无法大量摄取溶解性磷。
2、排泥不畅,二沉池中的氮气附着污泥上浮,导致沉淀效果不理想,无法聚磷。
3、二沉池增大还原,会使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也是污水总磷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1)污泥负荷与污泥龄
污泥老化,或污泥负荷过大都会造成处理效果不好
(2)溶解氧
相对于厌氧区和好氧区溶解氧的调节不当,可能很大程度干扰生物除磷的效果。
(3)水力停留
时间停留的时间过短,一是无法保证磷的有效性释放,二是污泥中的兼性酸化菌无法有效充分的地将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分解低级脂肪酸,以供聚磷菌摄取,从而也干扰了磷的释放。
(4)pH值
低pH值有益于磷的释放,高pH有益于磷的吸收,而除磷效果是磷释放和吸收的综合。因此在生物除磷系统中,宜将混合液的pH值调节在6.5~8.0的范围内。
含磷废水处理方法:
通过调节微生物营养比例、DO值、污泥浓度等因素,调整生化处理效果,提高生化去除率。
建议厌氧池的溶解氧可以控制在0.2mg/L以下,且在污泥浓缩池需要及时脱泥、排泥,不要让污泥的停放时间过长,以免反硝化。
1)可将澄清池改为吸附池,向池中投加石灰、活性炭等吸附剂;通过吸附、分离污水中的磷,达到去除的效果,但其缺点就是成本高。
2)直接在后端投加除磷药剂,该方法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
污水磷在经过生化后,一般都以正磷酸盐形态存在,且不会太高,除磷药剂对于此类含磷废水处理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处理效果。
根本原因:
1、进水TP超标太多
2、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除磷(要准备进行技改)
3、好氧段的聚磷菌,不能大量摄取溶解性磷,排泥不畅,沉淀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还原电位增高、造成磷释放,除磷效果就会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总磷超标。
注:其他的情况就是运行中没有及时发现而造成的,当然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首先查看化验报告,看看最近的进水水质变化大不大,然后在看看各个设备工艺流程的运行情况,最后去检查下二沉池的运行情况,看看加的PAC浓度是不是变低了(最好去检测下)。
扩展资料
解决方法:
磷的问题相对简单,生化环节强化降磷工艺以外(生化除磷效果一般很有限),抓住物化处理的三个关键;
1、PH值调节;
2、停留时间(磷酸盐大都颗粒细、微溶于水,对停留时间要求很高)
3、增加晶核(使用合适的絮凝剂,来增加沉淀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太湖水质向好 总氮总磷仍是“短板”
发表评论